当地时间周一(7月8日),新加坡食品管理局(SFA)批准了16种可食用昆虫在该国的销售和消费。
新加坡食品管理局批准的昆虫包括蝗虫、蚱蜢、粉虫、蟋蟀和蚕蛹等。该机构表示:“这些昆虫和昆虫制品既可以供人类食用,也可以作为动物饲料喂养食用动物。”
根据规定,这些昆虫不能从野外采集,必须是在主管部门监管的场所养殖的。进口供人类食用的昆虫和昆虫产品,必须经过充分处理,以杀死任何病原体。
此外,所有16种可食用昆虫都只能在特定的生命阶段被进口。例如,蟋蟀和蝗虫只允许在成虫阶段进口,而粉虫和蛴螬必须作为幼虫进口。
新加坡食品管理局表示:“由于昆虫产业刚刚起步,昆虫在这里又是一种新的食品,因此,食品管理局制定了昆虫监管框架,为昆虫用于食品提供指导。”
作为一个城市国家,新加坡90%以上的食品都是进口的。为了加强粮食安全,新加坡将食物来源多元化定为“核心战略”,并于2019年定下了所谓的“30·30愿景”,即到2030年,新加坡的本地农业生产要足以满足当地居民30%的营养需求。
由于国土面积狭小,新加坡没有太多土地可用于发展传统畜牧业,例如猪牛羊,而养殖可食用昆虫可以明显减少土地的使用。
放眼全球,虽然一些国家的食谱上偶尔会出现昆虫,但绝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于将昆虫视作食物。
不过,联合国粮农组织呼吁公众接受昆虫作为食物,理由是昆虫不仅营养丰富,还有利于减少碳排放,是一种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。
世界经济论坛2022年发布报告称:“昆虫是一种被忽视的蛋白质来源,也是对抗气候变化的一种方式。我们对动物蛋白的消费是温室气体和气候变化的来源。(食用)昆虫可以在许多方面缓解气候变化。” 财联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