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加坡港口拥堵威胁全球贸易

从汽车到智能手机,全球消费者面临的各种商品涨价风险正在大幅上升。新加坡集装箱港口的拥堵情况自疫情爆发以来最为严重,并已开始蔓延至邻近港口,对全球供应链构成风险。过去一年,运费上涨了五倍之多,而部分涨幅转嫁给消费者只是时间问题。

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大的转运枢纽:该集装箱港口连接 123 个国家的 600 多个港口,年吞吐量为 5000 万个标准箱。当如此规模的枢纽出现拥堵并引发邻近港口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时,情况就变得十分严重。

这种罕见现象正在本周上演,集装箱船拥堵蔓延至邻国马来西亚。

一种解释是,船只为了避开红海袭击而改道,导致其他亚洲和欧洲港口出现瓶颈。改道意味着更多船只将经过新加坡。例如,全球第二大集装箱运输公司马士基表示,由于严重拥堵,该公司本月将取消从中国和韩国出发的两趟西行航线。摩根大通曾估计,仅今年上半年,红海航运危机就可能使全球核心商品通胀率上升 0.7 个百分点。

现在,另一个更意想不到的问题可能意味着,即使红海航运危机缓解,全球供应链仍将受到持久破坏。近几个月来,尤其是往返中国的船只总量激增,一年一度的航运旺季比预期的要早到来。

美国总统Joe Biden 5 月宣布对包括芯片、电池、钢铁、医疗产品、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在内的多种中国进口产品征收关税。还提议对岸边起重机等其他产品征收关税。各公司都在争相确保这些产品的库存,以防今年晚些时候每项关税生效。

受影响的企业包括汽车制造商,与其他智能手机或小型电子产品制造商不同,汽车制造商无法将货物转为空运。

新加坡的港口并不是唯一值得关注的危险地点。美国最大的港口工会上个月暂停了劳资谈判,并指示成员为可能从 10 月开始的罢工做准备,这可能会给全球供应链带来一场完美风暴。

疫情期间,亚洲也出现了类似规模的货物积压,导致各种产品价格上涨。新加坡的航运拥堵持续的时间越长,全球再次出现通胀冲击的风险就越高。